医疗辐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放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CT机、医用加速器、 X射线和γ射线立体定向(俗称X刀、γ刀 )及ECT机等正在迅速进入我国各级医院,并在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的引入,医用辐射的潜在危害也在与日俱增,放射诊疗质量与安全令人担忧。日前,在以“核与辐射安全控制—— — 工程技术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为主题的第277次香山科学会议,有关专家就医疗辐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照射频度增长迅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展X射线诊断服务的医疗机构约4.2万个,拥有各类X射线机6.2万余台,每年X射线诊断人次达2.4亿;约800家医院开展肿瘤放射治疗,每年约治疗50万癌症病例;约900家医院开展核医学工作,每年约有80万人次接受核医学诊治。我国的CT机数量达5000 多台,居世界第三位;X刀与γ刀200多台,居世界第一位;医用加速器 600多台,ECT机500多台;放射诊疗新技术不断涌现,如PET、介入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治疗、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和质子治疗等。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X射线诊断和CT的检查频度增长较快。20世纪 80年代中期,我国X射线诊断检查人数约为1.6亿人次;而到了1998年,仅对我国17个省市的统计,其检查次数已经达到1.65亿人次。X射线诊断的检查频度1984~1987年为145.1人次/千人;到1996~1998年,已经增加到191.3人次/千人,10年间增长了31.8%。其中,CT检查的频度增长更为显著,与1996年相比,全国增长率达到23.3%。 我国肿瘤放射治疗的年频度近年来也增长迅速。20世纪80年代,我国放射治疗照射频度为0.09人次/ 千人,到90年代后期(1998年)增长到 0.396人次/千人,为80年代的4.4倍,而1998年比1996年又增长约15.5 %。 此外,1998年与1996年相比,核医学诊断年频度增长了11.7%,放射性药物(核医学)治疗增长 46.3%。 滥用、乱用现象严重 在我国每年2.4亿人次X射线检查中,按照国际发表的相关资料推算,估计约有5000万人次为不必要检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苏旭研究员分析认为,这与滥用和乱用医用放射诊疗技术有关。有些医院的临床医生不严格掌握适应证,滥开X射线检查单。我国每年约有1250万人次接受CT检查,其中有相当部分为不必要检查。而每次CT检查的剂量约为每次X射线检查的100~400倍。介入放射学操作程序是在X射线透视影像指导下进行的,由于设备性能不完善,操作疏忽或程序复杂,医生和患者受到高剂量及长时间照射,临床上已经观察到患者皮肤烧伤及医生的眼晶体混浊等放射损伤的现象。 该医学所的赵兰才研究员介绍,目前,医疗机构中的放射工作人员主要限定在放射科、放射治疗科和核医学科室。但是,从事介入放射学操作的人员包括心内科、小儿等其他科室人员。有报道称,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达到58mSv。苏旭指出,近年来,介入放射学技术除放射科外,其他多种非放射科室,如心血管、神经、泌尿、胃肠等科室也都在应用,由于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缺乏放射防护和放射生物学基本知识,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全国约230 家医院开展X刀、γ刀放射治疗,但大部分医院没有配备合格的医学物理人员,有的医院甚至连技术员都没有,容易造成剂量不准,定位有误,导致严重医疗照射事故的发生。 这些年来兴起的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不仅放射科应用,其他许多科室也在使用。有的医生做了外科手术不放心,就放几个I125 粒子,不管适用与否,也不管技术条件和防护条件是否具备,谁想做就做,目前已扩展到全国24个省市的200多家医院在应用粒子植入技术,乱用现象严重。 质控工作有待完善 苏旭说,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医用辐射和放射诊疗的监督管理。卫生部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包括医用辐射在内的放射工作实行许可管理,先后发布了30余部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制定并发布了40多项相关标准,为医学放射防护与安全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和技术依据。卫生部于今年1月24日发布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并于今年 3月1日开始实施。该规定是目前我国惟一一部全面规范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等放射诊疗行为的部门规章。该规章的发布实施对于保证和提高放射诊疗质量,提高我国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及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杜绝或减少放射事故,降低因接受放射诊疗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改善和提高政府部门在医疗监管方面的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已经发布了放射诊疗质量控制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有关工作人员质量控制意识淡薄,致使大部分医疗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开展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其中在放射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IAEA/WHO)对我国部分省市医院的放射治疗设备输出剂量进行了抽查,总共检查了35台远距离放射治疗机,结果发现,输出剂量偏差5%以上的有6台,输出剂量偏差最大的高达150%,这无疑都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在抽查中还发现多家医院治疗时患者定位存在问题,部分治疗设备紧锁装置损坏后仍然继续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活动会使治疗床发生移位,使照射精度无法保证,不应该受到照射的部位受到大剂量的照射。而另一项对我国12 个省市医院中292台放射治疗输出量这一关键指标的调查显示,合格率仅为6 4%,低于发展中国家75%的平均水平。 重在措施落实与人才培养 我国《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要求。因此,医疗机构对落实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措施负有主要责任。医疗照射及放射诊疗中的安全防护管理不仅仅是要加强放射源的许可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医疗行为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卫生行政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同时,应监督医疗机构的落实情况,加强对放射诊疗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遵守法规规定和放射防护原则。 医学物理师在辐射防护与质量保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均建立有医学物理师制度。在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后继乏人与医用放射诊疗技术应用迅速发展的状况极不相称。苏旭说,目前,全国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医学院校设有放射防护课程,设医用物理课程的院校则更少。从事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和核医学的医院严重缺乏医学物理师、生物医学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肿瘤治疗科的医生与物理师之比为8∶1,而发达国家为3∶1,我国香港地区为2∶1。不少开展X刀、γ刀治疗的科室没有物理师,凸显问题的严重性。如不采取果断改进措施,医用放射诊疗技术的应用将形成畸形发展,后患无穷。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医学物理师制度。 同时也希望大家互相转告,以后做检查是一定要要求对自身射线防护,最大限度的避免辐射给你带来身体上的危害 返